琴 歌
李頎
主人有酒歡今夕,請奏鳴琴廣陵客。
月照城頭烏半飛,霜凄萬木風(fēng)入衣。
銅爐華燭燭增輝,初彈《淥水》后《楚妃》。
一聲已動物皆靜,四座無言星欲稀。
清淮奉使千余里,敢告云山從此始。
賞析
此詩是詩人奉命出使清淮時,在友人餞別宴會上聽琴后所作。此詩以酒詠琴,以琴醉人;詩人聞琴懷鄉(xiāng),期望歸隱。首二句以飲酒配彈琴;三、四句寫未彈時的夜景:月明星稀,烏鵲半飛,冷風(fēng)吹衣,萬木蕭颯。五、六句寫初彈情景:銅爐香 繞,華燭齊輝,初彈《淥水》,后彈《楚妃》。七、八句寫琴歌動人:一聲撥出,萬籟俱寂,星星隱去,四座無言。后兩句寫聽琴聲之后,忽起鄉(xiāng)思:客去清淮,離家萬里,歸隱云山,此夜之思。
聽董大彈胡笳弄兼寄語房給事
李頎
蔡女昔造胡笳聲, 一彈一十有八拍。
胡人落淚沾邊草,漢使斷腸對歸客。
古戍蒼蒼烽火寒,大荒陰沈飛雪白。
先拂商弦后角羽,四郊秋葉驚撼撼。
董夫子,通神明,深松竊聽來妖精。
言遲更速皆應(yīng)手,將往復(fù)旋如有情。
空山百鳥散還合,萬里浮云陰且晴。
嘶酸雛雁失群夜,斷絕胡兒戀母聲。
川為靜其波,鳥亦罷其鳴。
烏珠部落家鄉(xiāng)遠(yuǎn),邏娑⑤沙塵哀怨生。
幽音變調(diào)忽飄灑,長風(fēng)吹林雨墮瓦。
迸泉颯颯飛木末,野鹿呦呦走堂下。
長安城連東掖垣⑨,鳳凰池⑦對青瑣門。
高才脫略名與利,日夕望君抱琴至。
賞 析
全詩寫董大以琴彈奏《胡笳弄》這一歷史名曲,意在描摹琴聲,明以贊董大, 暗以頌房琯。
此詩的開篇不提“董大”而說“蔡女”,起勢突兀。三、四兩句是說文姬操琴 時,胡人、漢使悲切斷腸的場面,反襯琴曲的感人魅力。五、六兩句反補(bǔ)一筆,寫 出文姬操琴時荒涼凄寂的環(huán)境,使人越發(fā)感到樂聲的哀婉動人。七至二十四句寫 董大彈琴,那抑揚(yáng)頓挫的琴音洋溢著激情,像是從演奏者的胸中流淌出來。最后, 此詩以贊語作結(jié),贊頌房琯不僅才高,而且不重名利,超逸脫略。
全詩巧妙地把董大之演技、琴聲,以及歷史背景、歷史人物的感情結(jié)合起來, 既周全細(xì)致又自然渾成。
聽安萬善吹盛巢歌
李頎
南山截竹為蹙巢,此樂本自龜茲出。
流傳漢地曲轉(zhuǎn)奇,涼州胡人為我吹。
傍鄰聞?wù)叨鄧@息,遠(yuǎn)客思鄉(xiāng)皆淚垂。
世人解聽不解賞,長飆風(fēng)中自來往。
枯桑老柏寒颼遛,九雛鳴鳳亂啾啾。
龍吟虎嘯一 時發(fā),萬籟百泉相與秋。
忽然更作《漁陽摻》,黃云蕭條白日暗。
變調(diào)如聞楊柳春,上林繁花照眼新。
歲夜高堂列明燭,美酒一杯聲一 曲。
賞 析
李頎有三首涉及音樂的詩。一首寫琴(《琴歌》),以動靜二字為主,全從背景 著筆。一首寫胡笳(《聽董大彈胡笳弄兼寄語房給事》),以兩賓托出一主,正寫胡 笳。這一首寫盛巢,以賞音為全詩筋脊,正面著墨。三首詩的機(jī)軸,極容易相同, 詩人卻寫得春蘭秋菊,各極一時之妙。這首詩的轉(zhuǎn)韻尤為巧妙,一共只有十八句, 依詩情發(fā)展,變換了七個不同的韻腳,聲韻意境,相得益彰。
這首詩與前兩首最大的不同,除了轉(zhuǎn)韻頻繁以外,主要在于末兩句蘊(yùn)含的詩 人的動人感情?!肚俑琛分性娙酥皇堑刂赋隽藙e人的云山千里,奉使清淮,自 己并未動情;《聽董大彈胡笳弄兼寄語房給事》中詩人也只是勸房給事脫略功名, 并未觸及自己。這一首卻不同了。時間是除夕,堂上明燭高照,詩人在守歲,一年 將盡之夜,怎能不起韶光易逝、歲月蹉跎之感!在這樣的情況之下,詩人作何排遣 呢?“美酒一杯聲一曲”,正是“對此茫茫,不覺百感交集”之際,無可奈何之一法。 這一意境是前二首中所沒有的,詩人只用十四個字在最后略略一提,隨即放下,其 用意之隱,用筆之含蓄,也是前兩首中所沒有的。
夜歸鹿門歌
孟浩然
山寺鐘鳴晝已昏,漁梁渡頭爭渡喧。
人隨沙岸向江村,余亦乘舟歸鹿門。
鹿門月照開煙樹,忽到龐公棲隱處。
巖扉松徑長寂寥,唯有幽人自來去。
賞 析
這首詩的題材是“夜歸鹿門”,它頗像是一則隨筆素描的山水小記,但主題是 抒寫清高隱逸的情懷志趣和歸宿。詩中寫從日落黃昏到月懸夜空,從漢江舟行到 鹿門山途,實(shí)質(zhì)上是寫從塵雜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隱逸道路。詩人以談心的語調(diào)、 自然的結(jié)構(gòu)、省凈的筆墨、疏豁的點(diǎn)染,真實(shí)地表現(xiàn)出他的內(nèi)心體驗(yàn)和感受,動人 地顯現(xiàn)出恬然超脫的隱士形象,形成一種獨(dú)到的意境和風(fēng)格。
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
李白
我本楚狂人,鳳歌笑孔丘。
手持綠玉杖,朝別黃鶴樓。
五岳尋仙不辭遠(yuǎn), 一生好入名山游。
廬山秀出南斗傍,屏風(fēng)九疊云錦張,
影落明湖青黛光。
金闕前開二峰長,銀河倒掛三石梁。
香爐瀑布遙相望,迴崖沓嶂凌蒼蒼。
翠影紅霞映朝日,鳥飛不到吳天長。
登高壯觀天地間,大江茫茫去不還。
黃云萬里動風(fēng)色,白波九道流雪山。
好為廬山謠,興因廬山發(fā)。
閑窺石鏡清我心,謝公行處蒼苔沒。
早服還丹無世情,琴心三疊道初成。
遙見仙人彩云里,手把芙蓉朝玉京。
先期汗漫九垓上,愿接盧敖游太清。
賞 析
這是一首記游抒懷詩。通過對自我形象的描繪和廬山景物的生動刻畫,表現(xiàn) 了詩人晚年流放歸來、政治理想破滅后想要寄情山水的心境。
此詩分四段。首六句為第一段,是序曲。以楚狂自比,對政治淡漠,透露尋仙 訪道隱逸之心。“廬山”以下九句,為第二段,以仰視角度寫廬山“瀑布相望”“銀河 倒掛”“翠影映日”“鳥飛不到”的雄奇風(fēng)光。“登高”以下八句為第三段,以俯視角 度,寫長江“茫茫東去”“黃云萬里”“九派流雪”的雄偉氣勢,并以謝靈運(yùn)的故事, 抒發(fā)浮生若夢,盛事難再,寄隱求仙訪道,超脫現(xiàn)實(shí)的情懷。“早服”以下六句為第 四段,詩人想象自己能早服仙丹,修煉升仙,到達(dá)向往的自由仙界。并以盧敖的故 事,邀盧侍卿同游。